——5.18钱币捐献感言
卫 国
记得读小学时,于“破四旧”现场捡到一枚古钱币,从此便与钱币结下了不解之缘。尔后,见一老者烟袋上挂着一枚铜钱,我缠着要买,老人开口两块钱。上世纪六十年代,两块钱可吃十个中餐。我找家里要钱,说在学校就餐,却是整整饿了十个中午,终于购得那枚钱币。由于是“四旧”,我将古钱藏在床草里,最后竟然不知所终。可见钱币既有它自身的沧桑历史,也有收藏者的情怀故事。
我现是国家、省、市三级钱币学会会员。《安徽钱币》理事和责任编辑,安庆博物馆、安庆钱币学会学术委员。我的钱币专著《南宋同安监》《南宋宿松监钱币图谱和研究文集》二书已被国家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浙江大学、安徽大学等众多单位收藏。此外,我撰写的论文在《中国钱币》《中国收藏》《中国收藏界》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过数十篇;其中《南宋夹锡钱考论》《试析南宋同安监、宿松监异版铁钱的相关问题》入选中国钱币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或学术课题立项批准。
南宋“江北”铁钱收藏和研究意义重大。其一,南宋铁钱是宋、金对峙下的产物。当时,宋金以淮河为界,在边境设立榷场(贸易区)。由于北方缺乏铜资源,金国便利用边境贸易大量收购、囤积南宋铜钱。南宋朝廷则采取反制措施,禁止铜钱过长江,将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划为铁钱流通区。所以,江北铁钱,不但是通货膨胀的产物;更是宋金对立下“货币战争”的产物,是最早的特区钱币。这段历史,其货币金融的特殊性值得后人探讨研究。
其二,南宋江北有四座铸钱机构,其中两座就坐落于我的家乡安庆市境内,即同安监和宿松监。30年前,我有了一个三部曲梦想:1、收集家乡各版别古钱;2、将研究成果编撰成书;3、让古物重归故里,落户家乡博物馆。我先后通过购买、交换、交流等方法,过手数万枚铁钱,以分类各钱监版别。以同安监为例,分出139个大版别,319个小版别钱币,其中许多版别为历史上未载的出谱品。2019年成书。今天在国际博物馆日,我将《南宋同安监》书中收录的317枚钱币无偿捐献给安庆博物馆,终于完成了故物回归的夙愿。若能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和弘扬中国钱币文化把薪助火,亦不负卅年辛苦,一腔热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