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研究成果,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五集《择中》将于今晚20:25在东方卫视、百视TV首播,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B站等互联网平台同步播出。
考古学所见的龙山时代,风云竞涌,古国林立,正与文献中记录的“英雄时代”万邦林立的澎湃、盛大的格局吻合。《择中》一集以陶寺、石峁、二里头为叙事主角,展现循古国时代的万千气象、建立夏王朝这一历史时期的壮阔历程。中华民族不惧艰难险阻,以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创造照耀时代的物质成就与文化遗产,完成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蝶变,开启了以铜礼器为核心,政治权力与伦理秩序合一的夏商周三代文明。 陶寺都城模拟复原 在与古史记载中帝尧活动区域吻合的晋南地区,陶寺遗址发现大规模城墙、大型宫殿基址、“敬天授时”建筑、高等级墓葬等,标志着早期国家政体的出现。尤为引入注目的是,陶寺遗址表现出融合四方的特征。陶寺“王”级墓葬中,着意摆放来自不同地区的仪式用品——很明显,融合四方礼仪已经成为陶寺社会的显著特征,表明陶寺的王者胸怀天下,并刻意彰显自己的核心地位,以及推进一体化“理想的中国”的政治蓝图。 彩绘陶壶——陶寺遗址 蟠龙纹陶盘——陶寺遗址 与陶寺一样受黄河孕养的,还有石峁古城。这是一座面积超400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内、外二重城墙将核心区皇城台包围其中,各式神面石雕、嵌在城墙中的玉器,彰显着独特的信仰与习俗。石峁人祖辈在仰韶时代北上移民至此,既保留了中原故土的习俗风貌,又与欧亚大陆其他文化产生碰撞与融合。 红铜铃——陶寺遗址 石峁遗址——陕西神木 距今3800年左右,各地多元文化因素在环嵩山地带风云际会。激荡的时势,造就出融汇各地政治、经济和军事成果的英雄人物,施展政治宏图,完成了中华文明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构建。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夏王朝晚期都城。二里头文化以强大的文化中心地位,在《禹贡》九州的地理范围内广泛吸纳与辐射,获取资源、推广礼仪。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乃至共同文化的发展进程由此进入核心引领的新阶段。 二里头遗址——河南偃师 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被转化成为与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相关联的政治资源。当以烈火铸就的坚利金属被塑成庄重敦厚的礼器;干戈坚刃敛去杀气,化为玉石韫藉。这最早王朝的礼制观,自兹历千年而不衰。而那些被寄寓了特殊含义的玉器和青铜器,璋、钺、爵等器种持续使用超过千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符号。 乳钉纹铜爵——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的崛起,使中国这个文化共同体内第一次出现超强的政治文化核心,其影响所及超越良渚、陶寺和石峁等各个时期的代表,呈现融合集中的“王朝气象”。这一文化核心正处于周人所称的“中国”,影响波及宇内,确立了中华文明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基点。从此,历经沧海桑田,永不离散。 绿松石龙形器——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陶礼器——二里头遗址 从陶寺到石峁再到二里头,中华文明由新石器时代跨入青铜时代,由“多元化”的古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全新一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