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藏品 > 感恩捐赠

黄梅戏剧作家班友书后人向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捐赠珍贵资料

发布时间: 2020-6-23 21:13:58 浏览量: 2231

6月22日上午,安庆市博物馆(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工作人员冒雨专程赶赴合肥,接收著名黄梅戏剧作家班友书先生后人班舒阳、班舒翎和班舒群女士捐赠的先生生前手稿、书籍等物品一百余件。

班友书(1922—2016)是安徽省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曾任《中国戏曲志·安徽卷》副主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是新中国第一代新文艺工作者、戏改干部,也是黄梅戏由草台班社走上剧坛银幕并风靡海内外的见证人、开拓者之一。  1952年,班先生参与改编的传统剧本《天仙配·路遇》选段由安徽省地方戏观摩演出团在上海首演,开《天仙配》全本问世的先声。他整理改编的剧目还有《红梅惊疯》《渔网会母》《二龙山》《珍珠塔》等,创作有现代戏《泉边上的爱情》《王瞎子下乡》等。著作有《黄梅戏音韵简编》《黄梅戏古今纵横》等。

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黄梅戏展陈组负责人杨晓俏介绍,班友书先生女儿捐赠的手稿中,最珍贵的当属1952年班先生亲手刻钢板油印的黄梅戏传统剧本《天仙配》民间老本,上面布满班先生亲笔修改的字迹。根据班先生1952年日记核对,这是他对《天仙配》剧本第一次的修改,真实地反映了《天仙配》这一享誉中外的黄梅戏著名剧目的改编、创作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多年来,安庆市博物馆(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高度重视对黄梅戏资料的收集、保存、整理和研究,曾多次派员到合肥看望退休后定居在那里的班友书先生,表达过希望收藏班友书先生黄梅戏资料的意向。2016年班先生去世后,班家后人经过精心整理、分类,于近日主动联系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表示愿意捐赠老人手稿等遗物。

在捐赠现场,班友书先生的大女儿班舒阳动情地说:“文化的传承、博物馆作用很大,我们相信父亲的‘宝贝’放到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是最好的归宿!”

安庆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王欣代表博物馆向班先生后人表达了感谢,并表示,将妥善保管好这批黄梅戏资料,进行充分的整理研究,为推动黄梅戏的发展繁荣做出文博人的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ml>